• 东临渤海
  • 北依燕山
  • 九河下梢天津卫
  • 近代百年看天津
  • 天津鼓楼
  • 城市风光

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举办第十二期方志大讲堂

来源:方志指导部 时间:2023年08月28日
  • A+
  • A
  • A-

8月21日,市档案馆(市地方志办)举办第十二期方志大讲堂活动。市档案馆党委委员、副馆长吴爱民出席并讲座,方志指导部负责人夏秀丽主持,方志指导部、年鉴指导部、市地方志馆全体同志和机关党委办公室部分人员参加。


1.jpg


吴爱民以“‘天津’名称史志考”为题进行了讲座。他首先提出,“天津”名称来源有五种说法:星官说、诗词说、河名说、关名说、赐名说,其中以赐名说可能性最小。继而,他分析古籍之中“天津”一词的含义,认为“天津”本为星宿之名,系指“天汉津河”。在天人合一文化背景之下,星宿与地物相联系,由此产生“天津桥”、“天津街”、“天津关”、“天津卫”等一系列地名。


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提出,从洛阳“天津”桥,到天津“天津”河,期间经历了辽元明清漫长的历史时期,意味着天汉津河的分野发生转移,这是中华民族发展转折之非常重要的历史标志。他总结指出,天津桥、天津街、天津河、天津关、天津卫等与天津星、天汉津河等同宗同源,都是天人合一的产物,是古代朴素宇宙观指导下的桥梁、道路、河流、城市命名的结果,寓有非常崇高、美好的意义,从“洛水”到“九河”,中国在转型、华夏在腾飞,伟大的复兴梦想必然会实现。


最后,吴爱民要求地方志工作人员在做好志书、年鉴编纂的同时,深入阅读古籍,开展地方史研究,切实发挥好学术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