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商人宋则久与天津工业售品所

来源:宣传部 时间:2022年05月16日
  • A+
  • A
  • A-


  宋则久,名寿恒,天津人,生于1867年,15岁入义德泰绸缎庄学徒,后从商。经营工业售品所20余年。在他的带领下,天津工业售品所秉承振兴实业、利国富民的经营理念,以“专售国货”而驰名,推动“中国人用中国货”、“用国货就是爱国”的观念深入入心。


  接办工业售品所——“我愿牺牲小我而从公”


  天津工业售品所是清末官办的工业产品销售场,其前身为直隶工艺局下属的考工厂,厂址在天津北马路,宗旨是陈列、展销农、工业产品以“启发工商智识”。之所以名为“考工厂”,取自“考查全省工艺之责”的意思。

根据《详报考工厂开办情形文并批》记载,考工厂为“华洋员司夙夜兴办”,1904年8月1日开厂,每天慕名来参观的观众上千人,时常有人购买货品,现场热闹非凡,须巡警拨派官兵昼夜轮流值守。1912年,考工场因曹锟军队哗变(即壬子兵变)被焚,重建后改名天津工业售品总所,除展销实习工场产品外,也经营一些其他民营工厂的产品,但因利润微薄,产品质次价高无法与洋货竞争,即行关停并招商承办。得知这一消息,46岁的天津绸布业爱国商人宋则久毅然辞去了敦庆隆绸缎庄经理的职务,以多年积蓄接办了工业售品所,且延用其原名继续经营。当时,宋则久已经担任绸缎庄经理达14年之久,工作稳定,且报酬丰厚。对于接管工业售品所,他态度坚决,表示“我宁愿牺牲小我而从公,绝不半途而废。”


1. 天津国货售品所有限公司章程.jpg

天津国货售品所有限公司章程


  1913年5月1日,天津工业售品总所在北马路再度开张,主要销售小手工业精制的日用商品,是当时国内唯一一家专售国货的新型百货商店。1923年,为提倡国货,突出特点,天津工业售品总更名为天津国货售品所。在一则发布于上世纪30年代的广告里,国货售品所旗帜鲜明地指出“本所营业以‘国货救国’为宗旨”,并打出“中国人,用中国货”的醒目标语。重新开张后的工业售品所为充实货源,派专人赴国内各省,搜罗接洽国内各工厂出品的优质国货,其所经营商品品种从1918年的3100多种,增加到1923年的4800余种,至1926年多达8000多种。其中,从上海及南方各地所进的商品,远较北方为多,约占全部经营品种的三分之二。随着国货售品所在国内市场影响力的增强,全国各地厂商纷纷以其产品委托售品所销售,如双钱牌胶鞋、墨菊牌线袜、抵羊牌毛线等,截止1932年,经国货售品所代为销售的产品已达60余种。


  创办国货维持会——“何愁吾们中国不富不强”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洋布”“洋火”“洋面”充斥在大街小巷和百货商场中,民族工商业只能在夹缝中生存。目睹五花八门的洋货铺天盖地地充斥着天津市场,宋则久心急如焚。他的眼光不仅局限于如何经营好天津工业售品所,更在于如何发展民族工业,将洋货挤出中国市场,振兴实业。早在1905年,他就曾与友人合资创办天津造胰公司、北洋火柴公司、生产牙粉的报国公司等。其中,天津造胰公司采用了国产原料研发出纯净黑色洗面香胰子,取名“黑方块”,品质极其精细,物美价廉,受到人们的喜爱。此外,他还独资或与人合办了一些小型企业,如报纸厂、卷烟厂、织染公司等,其中织布厂专织爱国布与仿洋布的漂白布和染色布等,他还曾向一些制造国货的工厂垫付资金,组织郊区一些家庭加工小毛织产品等。


  积极创办实业的同时,为给所生产的产品打开销路,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宋则久还创办了直隶国货维持会,《会章》言明“凡愿入会的,不拘男女,只须开一个名条,写明姓名、年龄、籍贯、职业、住址即可,并无花费。”且“入会的人使用国货,生活所需,非必要不买洋货。”他认为,只要大家团结一致,“何愁吾们中国不富不强”。维持会广泛宣传振兴实业、强国富民的道理。会员最多时发展到3000多人。1932年12月31日,为了促进国货运动的深入普及,宋则久以直隶国货维持会副会长的身份发布了一份建议捐款办法书,号召会员捐款用于宣传“人人皆当填写志愿书加入本会购用国货”,几天后,他又发布了一条“建议书”作为补充,提出会员应该“分赴中等以上各学校劝导教职员学生一概加入”、“分赴各商号工厂劝导经理同人学徒工匠工徒一概加入”。有趣的是,宋则久特地说明入会志愿书如果需要加印,要注意应用“国纸”。


2. 为捐助会费办法事致天津国货维持会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书.jpg 

为捐助会费办法事致天津国货维持会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书

 

3. 为贵会章程及志愿书事事致天津国货维持会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书.jpg

为贵会章程及志愿书等事致天津国货维持会执行委员会的建议书

    

  举办国货展览会——“打开国产界寂寞的空气”


  18面广告大旗,迎风飘荡,80余家到会厂商所展示的货品从痱子粉、杀虫药、粉笔、墨汁到线袜、布鞋、草帽、刀剪、香皂……一应俱全。参展厂商或卖货物,或散传单。辅以魔术戏法、乐器演奏等娱乐活动,会场兼售炸糕、鲜货、梅汤、茶水……摊位上百家。更设演说台,“演说员”最多时达40多人,“或一人独演,或两人问答”。会场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直至大会结束,“男女来宾,皆恋恋不去”。


4. 1915年10月4日国货畅销.png

1915年10月4日《益世报》天津版关于国货展览会情况的报道


  这是1915年8月16日在天津公园(今中山公园)召开的第一次国货展览会的盛况,会场悬旗结彩,货品琳琅满目,游人如织。为了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交流、技术改进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在社会上增强国货产品的知名度,宋则久以直隶国货维持会的名义举办了这次展览会,规定参展货品名目不限,但必须是“国货”。展会期间人们踊跃购买,现场热闹非凡。展会是成功的。当时有报纸评价国货展览会“打开了国产界寂寞的空气”。1915年10月4日的《益世报》评论:“该所连日演说人民爱国购用国货知识……各处国货亦多售卖,国货畅销于此可略见一斑不禁为我国庆幸云。”


5. 1923日5月1日讲演等广告.png

1923年5月1日,天津国货售品所关于国耻日休业与开演新剧的公告


  国货展览会的存在,与天津工业售品所相辅相成,一方面,人们持国货展览会发放的“国货展览会纪念券”即可到工业售品所以优惠的价格购买商品,另一方面,国货售品所作为展览会商品的销售地点,也为所展出的产品提供了稳定的销售渠道。


  1916年8月,天津工业售品所在天津举办了第二次国货展览会。10月,又在公园举办天津商办国货展览会,参展厂家已经增至144家。两年内,天津国货售品所举办国货展览四次。宋则久十分注重展览会的开办,亲力亲为,除自己多次上台演讲,号召民众购买国货,实业救国,还曾邀请严范孙、刘清扬、邓颖超等人登台演说,并聘请刘清扬、邓颖超二人为顾问。1916年10月,因为展览会开办期间遭遇大风,参观者减少,宋则久特地交代展会现场的演员坚持魔术表演,不能因为观众减少而停演。


  据统计,自1915年至1932年,天津工业售品所曾独自承办国货展览会十五次。在宋则久的精心组织下,国货展览会成了人们选购国货的“打卡地”,在启发民智、发展民族工商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于艰难中求发展——“利钱之厚薄不计也”


6.1932年,天津国货售品所关于抵羊牌毛线的促销广告.png

1932年,天津国货售品所关于抵羊牌毛线的促销广告


  满减买赠、发放奖券、打折券、举办大减价活动……这些现代化的商业促销手段在百年前的天津国货售品所已是驾轻就熟,除此以外,国货售品所还创办了《售品所半月报》,宣传国货商品,并在各大报纸上投放广告。1932年8月,为销售中山呢,国货售品所推出“可以索取布料小样”的活动。再如1932年12月30日,为培养儿童使用国货的观念,还举办了“儿童选举会”,给选中的孩子奖励玩具或奖金等。举办奖答题活动也是售品所经常采取的促销方式,公众只要答题参与即可得到抵扣券,用于来所消费。悬赏的问题包括“本所为什么不卖洋货”“你想用什么物品,本所没有?”“中国一年来有什么新出品?”在促进销售的同时,也对便于摸清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及国内商品市场的销售情况。实业救国,利国富民一直是国货售品所的经营宗旨,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国货售品所曾捐出一个月盈利的十分之一汇给天津总工会,用于援助工人。随着日军对华北侵略行动的逐步升级,很多中国人用抵制日货的方式来支持抗日,但凡吃穿用度,都愿意使用国货,而国货售品所作为国货产品汇集的中心亦被关注。人们争相前往或去函求购国货。为不负众望,国货售品所于艰难经营中力求商品品类齐全,特别登报征求国货产品:“凡属国产,不论大小工厂以至家庭作坊”都在其列,且凡为国内国内工厂出品,国货售品所都会尽量推销,对于“销售之难易,利钱之厚薄不计也”。在给天津市商会的信中,国货售品所于艰难经营中表达了改进展会模式,推出联合展示的提议,愿完全让出本所陈列场,用展览之用,并订于当年“四月一日起,先开沪,杭,无,平十五厂联合绸布展览会三星期”。


7.1932年10月30日,天津国货售品所关于征求国产商品的启示.png

1932年10月30日,天津国货售品所关于征求国产商品的启示


  1935年以来,日军加紧对华北地区的控制,民族工商业多受摧残。国货售品所在北马路龙亭的零售总所营业萧条衰退,难以维持,不得不被迫结束,将营业重点向内地转移。抗战前夕,国货售品所先后在天津、北京、济南、西安、太原等地设立分所,营业机构遍布于7个省市,并办起9所学校,培养宣传国货的人才。


8.天津国货售品所为国货展览事致天津市商会的函.jpg

天津国货售品所为国货展览事致天津市商会的函


  1937年天津沦陷,日本人更加仇视天津国货售品所,日本宪兵不断制造麻烦,并频繁警告其不得使用“国货”二字。时局纷乱加之日军乱世,导致各地货源严重不足,为维持生意,天津国货售品所于1939年被迫改称天津百货售品所,同时,宋则久也暂时退居北平香山。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售品所的分号还是在那些年间开到了北平、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地,为提倡国货付出了最大努力。


  1947年,售品所增加国外贸易部,遂改名为中华百货售品所。1956年公私合营时,并入天津市百货公司。1958年因天津调整商业网点,中华百货售品所全部人员和商品并入南市百货商场。1987年,在天津市各界人士的呼吁下,中华百货售品所新楼在和平路上建成并恢复营业,在改革开放的天津工商业发展中继续发挥力量。


  光阴荏苒,曾经坐落于北马路上的天津工业售品所已不复存在,但其与民族工商业共成长的往昔,却依然留在天津近代发展变迁的历史记忆中,讲述着百年间的抗争与兴衰。


发表评论
  • 共有0条评论
  •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