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条石走出一条路
杨仲达
关于三条石有一件事我记得很清楚,那是2003年,我从军营探亲在家,恰逢天津的媒体持续报道,称三条石几代人相传的最后一家铁匠铺即将消失,说这是天津铁工业的活化石云云。我在惋惜之余,也有一个疑问,三条石被称作近代天津工业的摇篮,且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已完成公私合营,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铁匠铺一脉相承下来呢?我未久归队,彼时对天津历史也未有染指,所以那个念头也逐渐忘却了。
我也未去过曾经的三条石,我的生活轨迹在天津南部。待我解甲归里之时,三条石早已拆迁,它于是如同一个传说,只遗留在博物馆里。那是在原福聚兴铁铺旧址建立的博物馆,作为一家传统工厂而较为完整地存世,它的规模和样态,能够管窥当年,何况其内还搜罗了各种图文与实物。其实,这家博物馆早在1959年就已经开馆,彼时位于聂公祠里,当其因地震损毁之后,重新布局设馆,又幸而在城市改造中保留下来。历史的某些表层逐渐消亡,那是历史的规律之一,而文本历史则会更长久地保存下去。
我曾经为天津电视台撰写过一部纪录片,名为《地界儿》,这句天津方言的意思不是某种“地界”,而是指某一块不大的地方,所以必须要加上儿化音。我们最初选中的地界儿是三岔河口这个天津的发祥地,这个天津历史时空的中枢。当时播出了四集而中途告辍,不然也将创作已在计划中的三条石。为什么它未列入最初的打算里,只是因为这段历史虽然重要,但是相对缺乏足以支撑的人物、能够串接的故事以及比较完备的资料,尤其是作为电视语言来说,它更加缺乏被采访者。说三条石是天津近代工业的摇篮,其成色是否够足暂且不论,但所谓工业者必有极为重要的因素,那就是科技、知识和人才,这些三条石只算是差强人意,遑论先进理念、规模生产等等。三条石并不缺乏手艺精湛的匠人和勤劳进取的精神,这是它们的魂魄所在,然而这里历代的执掌者大抵都是天津左近的农人,文化程度和胸襟视野都不够,且仅依靠家族作坊管理手段,自然走得并不很远。所以,在2003年依然可以遗留以家庭为单位的作坊铺子,这也可以认为是一个奇迹。尽管如此,赖简陋的条件,用原始的工具,这条街道依然在长于百年的时光里,叮叮当当敲击出令人震撼的声响。
为什么众多铁匠铺子会林立在三条石?这不难回答。只要阐明三条石位于三岔河口附近,那么问题迎刃而解。天津历史上什么不是发轫于三岔河口呢?大率都是。三岔河口坐拥地利,商业繁华,并不是在天津开埠时期才已如此,而是早在金元时期就已如此,而曾为窑坑的三条石一带,在它被填平而渐成街巷之前,它的优势就已经有了。天津五方杂地,贩夫走卒云集于三岔河口,这其中就包括打行炉的铁匠。所谓行炉,就是行走的炉子,铁匠将铁炉风箱等物置于架子车上,沿街行走,接活做工。在1860年即天津开埠的那一年,直隶交河人秦玉清在三条石成为第一家铁匠坐商,此后,众多的铁匠在前浪后浪的交替中踵至于此。
交河县已不存,即现今的泊头,这里是铸造之乡,故秦记铁铺的学徒遍布于三条石,炉火绵延伸展,新的门户各立,新的掌柜辈出,如高庆澜、徐福顺、史玉凯等等,无不宗于秦记。而比秦记铁铺略晚出现的天津机器局,也不断地向三条石传输新的技术和工人,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带动了这里的发展。到二十世纪初期,河北吴桥人的郭姓族人开始崭露头角,其扛鼎者是由郭庆年为首滥觞于天成铜铺的“郭天成机器厂”和郭东波为首的“郭天祥机器厂”。这样以姓氏加字号的名称广为流行,以致于人号合一,“郭天成”成为郭庆年的名字,“郭天祥”成为郭东波的名字,此外仍有以郭姓为首的店铺多多,三条石兴于秦记而又盛于郭姓,时空更替而发展不歇。
1903年直隶工艺总局的成立,官民工业群兴,这也使得诸如织布机、提花机、毛巾机等各种机器的使用成为必要,促进了机器的生产,大量铁铺作坊在此期间扩大转型,这已比先前打制生活所用的铁锅、农业劳动的铧犁等农具以及砧子、榔头、铁锚等等简单铁器用具的要求高了很多,机器厂和铸铁厂此时出现分工。时代的发展往往是呼啸着来的,纷纷出现的轻纺工业、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等业中的机器配件也需要三条石提供,而电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作用于机器和铸铁两业,总之吧,机器生产时代的到来,使得三条石成为百业之基。当然,在天津乃至华北,机械工厂众多,非三条石一地,但尤以其最为突出。
三条石随着时代而行,如今它的所指当然不再只是石头、地名或者一种行业,而已成为一个历史名词。我在纪录它的时候,也只是粗线条地进行勾勒,无数细节皆已隐去。三条石的工人,那一代延续一代的师父徒弟、能工巧匠们,默默推进了天津制造业的发展。
1935年的《大公报》曾经言及三条石那条铁厂街的状况,说是:“街长不过里许,街宽亦仅及丈,道路坑坎,尘土飞扬”。如果说这样的一个地方,成为天津乃至华北工业的摇篮,那么诚然可见其背后近代中国曾经的落后贫瘠,也又诚然可见其背后的许多不屈不挠的奋起。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三条石地势依然低洼,它由窑坑填土而来,因雨天泥泞故以石铺路,其实这是一个隐喻,它铺垫了近代工业在天津的崛起,它铺垫了沽上制造业的长久繁荣,它以三条青石的脊背,任人走出了一条路。
嗯是的,三条石,走出了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