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南,我来过——我的抗疫日记
出发
1月19日,凌晨1点57分,睡意朦胧中接到去津南抗疫的通知,挂了电话,似梦非梦,清醒了十分钟,起床收拾行李。
轻手轻脚地担心吵醒睡梦中的父母还有孩子,但还是将父母惊醒。妈妈问我大半夜在干嘛,我说接到通知,6点集合,去津南。爸爸、妈妈沉默了几秒钟,爸爸说了句,这个时候应该去。8岁儿子的学习和练琴一直由我陪着,我将孩子每天学习的安排,快速地写了下来,交给了爸爸。接着给部队封闭的老公发了一条微信,告诉他单位临时通知去津南,并将孩子班主任的微信推给了他,拉他进了孩子班级群。
所有的事情安排完,已近4点30,亲了亲熟睡中的儿子,强忍泪水。临别前,告诉爸妈注意身体,尽量别出门,缺吃的,可以从网上订,不用担心我,同行的还有很多同事。虽然行李很轻,爸爸还是坚持把我送到出租车上,告诉司机师傅慢些开。
5点20的早晨,天还黑得没有一丝光亮,大礼堂灯火通明,黑夜如昼,匆忙的人群,穿梭的车辆,本来寒冷的清晨,突然感觉有了一种热火朝天的暖意。我找到集合地点,同事们也陆陆续续地到来,上车的指令下达后,大家按顺序登车,等待发车。
车队行进得很快,进入津南区。我透过车窗望向窗外,寂静的街道,初升的太阳照耀大地,路上见不到一个行人,处处的蓝色围挡。这时,大家开始纷纷拿出手机导航,查询到了哪里,可能去哪里?
入户登记信息
经过一天的舟车劳顿,终于在津南区实验小学(新城校区)安顿了下来,由于来的人较多,又比较匆忙,没有床,没有被子,没有洗漱用品。学校提供了一些体育用垫,大家或单人或三五成群用一个垫子,和衣而眠。睡到半夜,被冻醒,感觉腰部阵阵的凉风,裹紧大衣,继续睡,明天还有艰巨的任务等着我们呢。早晨5点起床,吃早餐,有点吃不下,但是还是很努力地吃,保证体力。我们负责的小区是新城合力园小区,1月12日出现过病例,属于封控区,居民全部居家隔离。知道有病例后,感觉有点小恐惧,从未想过离病毒这么近。
图为作者(右)在津南与同名“战友”并肩抗疫
今天的任务是入户登记信息,还是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进入封控区是一定要穿防护服的,昨天已经穿脱了一次防护服,今天再穿就比较快了。从未想过我穿“限量版”防护服,会成为一种常态。天很冷,“大白”的里面只能穿羽绒服,穿完很像一只胖乎乎的大白熊,这时候也无暇顾及美丑、胖瘦。今天我们两人一组负责一栋楼,我和搭档田利军要入户的是小区的12号楼,给12号楼132户居民做信息登记。直接坐电梯到33楼,再往下走楼梯一层一层地敲门,询问信息。在询问中,我们了解到,哪家有刚出生的宝宝,哪家有身体不好的老人,哪家的常用药快吃完了,哪家的菜不够吃了……居民的情绪还是比较稳定的,也没有感觉到特别的恐慌,当我们敲门说明来意后,都非常配合。临走时,很多人都跟我们说,你们辛苦了。三个半小时后,我们完成了任务,全身消杀后,脱掉防护服,羽绒服早已潮湿,头发也已经湿透。
小区值守
除入户登记信息外,我们另一个艰巨的任务就是小区值守。这个任务看似简单,其实也不简单,总结起来就是要“守得住人”“经得住沉”“挨得住冻”。今天的任务是值守1号楼,时间为晚6点到9点。
刚刚上岗不到1分钟,一位情绪激动的阿姨就想从楼门出来,我和共同值守的林洁赶忙上前,询问情况。阿姨说:“我儿媳妇给我订的菜,今天为什么还没给我送?”我们纷纷劝道:“您别着急呀,菜可能还没送到,如果有的话,志愿者会送到单元门口,我们再给您送上去。”“我儿媳妇说菜今天就到,不行,肯定来了没有给我送,我得到大门口去看看。”阿姨说。“现在小区属于封控区,不能出门,也请您理解。我们给您联系下社区那边问问情况,您哪个房间,一会儿菜送到,第一时间给您送过去。”阿姨看了看我们:“你们也不容易,大冷的天,那我回家等着吧,我住902。”“好嘞,谢谢阿姨理解,您放心,菜一到就马上送,一分钟都不会耽误。”
过了会儿,志愿者将食品送来了,有蔬菜、水果,还有几瓶调料,竟然还有几瓶可口可乐。东西很多,要去的楼层也很多,3、7、9、15、23层……我俩对看一眼,使出浑身解数,拎着,夹着,抱着,慢慢往电梯间移动,心里想着可别把玻璃瓶的调料弄打了。上上下下了半天,穿着笨拙的“大白”,终于把食品送到了居民的手中,包括那位阿姨。
数九寒天,冬夜的冷有些刺骨,冷是值守最大的考验。今天晚上,寒风呼啸,帐篷被吹得沙沙作响,即使已经贴了暖贴,3个小时,还是冻透了,特别是手已经冻僵,最后的坚持只能靠意志力。脱防护服的时候,手冻得已经用不上力气,脱了很久,回到住处,手已经红肿起来,握拳关节有些微微发疼。同住的年轻同事看见了,说试试用两个暖贴贴在一起,放在手里,这样就不会冻手了。非常好的一个办法啊,明天一定要试试。
图为作者(右)与林洁夜间在津南封控区值守